编委会
名誉主编
戴建平  祁 吉   Chi-Shing Zee(美国)肖湘生  郭启勇  冯晓源  徐  克  鱼博浪

资深编委
刘玉清  周康荣  蒋学祥  马大庆  张雪林  张云亭  章士正  周翔平  陈克敏  龚洪翰
王德杭  梁碧玲  赵  斌    刘怀军  刘斯润  杨广夫  魏经国  董季平  王泽忠  孟兆瑞 
刘振堂  贺洪德 

主  编
宦  怡  郭佑民 

副主编
孙立军  王  玮  刘士远  杨军乐  王霄英  陶晓峰  宋  彬  白芝兰  杨  健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导读 > 2015 > 10 >

空泡蝶鞍的 MRI 研究

作者: 宫少勇 ; 赵初青 ; 王文涛 ; 裘晟 ; 陈向飞 ; 汪凯 ; 刘文倩 ; 姚晓群 ; 杨广夫

摘要:目的:研究空泡蝶鞍(ES)的 MRI 表现。方法收集在本院做头颅 MRI 检查32128例中诊断 ES 1280例,其中男436例,女844例,年龄11~90岁。全部病例使用 Philips Achieva 1.5T 双梯度磁共振机,使用头颅6通道相控阵线圈,做矢状位 T1 WI,横切位 T1 WI、T2 WI、T2 WI-FLAIR、DWI,冠状位 T1 WI、T2 WI 检查。结果ES 的发病率为3.98%(1280/32128例),其中男性发病率2.61%(436/16691例),女性发病率5.46%(844/15437例),男女间发病率χ2=17.24,P =0.001,按照11~20岁,21~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71~80岁,81~90岁分组,各组合计发病率为0.11%~5.20%,经统计学处理,各组合计例数、男性例数、女性例数发病率差异分别为χ2=55117.051,P =0.000;χ2=26294.920,P =0.000;χ2=21499.18,P =0.000。1280例中垂体腺矢状位高度均≤2.0 mm,合并蝶鞍扩大及垂体柄移位者792例(61.87%),其中男255/436例(58.48%),女537/844例(63.62%),χ2=3.21,P =0.073。部分病例合并其他颅脑疾病。结论ES 是垂体腺的常见疾病,女性多见,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高,两性间伴有蝶鞍扩大者无统计学差异。垂体腺高度≤2.0 mm 是诊断 ES 最重要的征象。


关键字: 蝶鞍 空泡蝶鞍 垂体腺 磁共振成像


上一篇: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外伤严重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下一篇: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 OCSP MR 分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