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委会
名誉主编
戴建平 祁 吉 Chi-Shing Zee(美国)肖湘生 郭启勇 冯晓源 徐 克 鱼博浪
资深编委
刘玉清 周康荣 蒋学祥 马大庆 张雪林 张云亭 章士正 周翔平 陈克敏 龚洪翰
王德杭 梁碧玲 赵 斌 刘怀军 刘斯润 杨广夫 魏经国 董季平 王泽忠 孟兆瑞
刘振堂 贺洪德
主 编
宦 怡 郭佑民
副主编
孙立军 王 玮 刘士远 杨军乐 王霄英 陶晓峰 宋 彬 白芝兰 杨 健
戴建平 祁 吉 Chi-Shing Zee(美国)肖湘生 郭启勇 冯晓源 徐 克 鱼博浪
资深编委
刘玉清 周康荣 蒋学祥 马大庆 张雪林 张云亭 章士正 周翔平 陈克敏 龚洪翰
王德杭 梁碧玲 赵 斌 刘怀军 刘斯润 杨广夫 魏经国 董季平 王泽忠 孟兆瑞
刘振堂 贺洪德
主 编
宦 怡 郭佑民
副主编
孙立军 王 玮 刘士远 杨军乐 王霄英 陶晓峰 宋 彬 白芝兰 杨 健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与浸润性导管癌X线表现的对比分析
作者: 陈欣 ; 黄环 ; 晋瑞 ; 戚威 ; 赵暹 ; 白芝兰
摘要:目的:以浸润性导管癌(IDC)为对照,探讨浸润性小叶癌(ILC)的 X 线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 ILC 和95例IDC 的 X 线表现,采用独立样本的卡方检验或费舍尔确切概率法比较两者 X 线特征。结果ILC 和 IDC 最常见的 X 线表现均为肿块,但是肿块在 ILC 中的频率显著低于在 IDC 中的频率(36.4% vs 63.9%,P =0.008),且 ILC 的肿块更多表现为分叶状或不规则形伴毛刺。结构扭曲和局灶性不对称影在 ILC 中的频率(27.3%,22.7%)多于在 IDC 中的频率(13.4%,11.3%),差异无显著性。钙化在两者中的频率也无显著性差异,但是 ILC 的钙化多为区域性分布,IDC 的钙化多为节段性或线样分布,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1)。结论与 IDC 相比,ILC 在 X 线上更多表现为结构扭曲和局灶性不对称等非肿块影,表现为肿块的 ILC 常具有不规则形状和毛刺状边缘的特征。
关键字: 乳腺 乳腺癌 乳腺X线摄影
上一篇:非哺乳期乳腺炎性病变的MR动态增强形态学表现
下一篇:Valsalva实验结合改良的咽鼓管 MRI倾斜横断位成像在鼻咽癌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