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委会
名誉主编
戴建平 祁 吉 Chi-Shing Zee(美国)肖湘生 郭启勇 冯晓源 徐 克 鱼博浪
资深编委
刘玉清 周康荣 蒋学祥 马大庆 张雪林 张云亭 章士正 周翔平 陈克敏 龚洪翰
王德杭 梁碧玲 赵 斌 刘怀军 刘斯润 杨广夫 魏经国 董季平 王泽忠 孟兆瑞
刘振堂 贺洪德
主 编
宦 怡 郭佑民
副主编
孙立军 王 玮 刘士远 杨军乐 王霄英 陶晓峰 宋 彬 白芝兰 杨 健
戴建平 祁 吉 Chi-Shing Zee(美国)肖湘生 郭启勇 冯晓源 徐 克 鱼博浪
资深编委
刘玉清 周康荣 蒋学祥 马大庆 张雪林 张云亭 章士正 周翔平 陈克敏 龚洪翰
王德杭 梁碧玲 赵 斌 刘怀军 刘斯润 杨广夫 魏经国 董季平 王泽忠 孟兆瑞
刘振堂 贺洪德
主 编
宦 怡 郭佑民
副主编
孙立军 王 玮 刘士远 杨军乐 王霄英 陶晓峰 宋 彬 白芝兰 杨 健
腰椎Modic改变影像学比较研究
作者: 许凤 [1] ; 邹月芬 [2] ; 徐磊 [2] ; 冯阳 [2] ; 赵盛 [1]
摘要:目的:分析 Modic 改变(MC)的X线、CT 及 MR 影像表现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腰腿痛就诊患者的腰椎影像学资料(MR、CT、X线),由2位肌骨方向的影像诊断医师双盲分析,均使用同一台处理器。先依据 MRI 进行 MC 分型,后判断 X线平片、CT 图像相应区域的密度变化情况,如果分型及判断结果有异议,另请1名影像诊断主任医师加入讨论,取一致结果。数据采用 Excel 2010录入,并使用 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收集符合要求的病例47例,其中男16例,女31例,年龄32~76岁,中位年龄56.0岁。MRI 上共93个终板发生 MC,其中部分腰椎 MRI 上终板改变的区域,其 X 线平片、CT重建图像密度较正常椎体有增高(共36个),其中Ⅰ型、Ⅱ型、Ⅰ/Ⅱ型的发生率分别为40.0%、14.8%、58.3%,而Ⅲ型及含有Ⅲ型的混合型发生率100%。结论部分 ModicⅠ型、Ⅱ型、Ⅰ/Ⅱ型改变在 X 线平片、CT 重建图像有密度增高影,推测该区域有反应性新生骨生成,其反映了椎体内部骨的矿物化而非骨髓的变化。
关键字: 腰椎 MODIC改变 X线摄影术 计算机体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