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委会
名誉主编
戴建平  祁 吉   Chi-Shing Zee(美国)肖湘生  郭启勇  冯晓源  徐  克  鱼博浪

资深编委
刘玉清  周康荣  蒋学祥  马大庆  张雪林  张云亭  章士正  周翔平  陈克敏  龚洪翰
王德杭  梁碧玲  赵  斌    刘怀军  刘斯润  杨广夫  魏经国  董季平  王泽忠  孟兆瑞 
刘振堂  贺洪德 

主  编
宦  怡  郭佑民 

副主编
孙立军  王  玮  刘士远  杨军乐  王霄英  陶晓峰  宋  彬  白芝兰  杨  健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导读 > 2015 > 09 >

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价值

作者: 蒋保华 [1] ; 李兴 [2] ; 周石 [2] ; 宋杰 [2] ; 蒋天鹏 [2] ; 王黎洲 [2]

摘要:目的:评价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ICASS)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安全性和中期效果。方法观察21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 ICASS 术后的手术成功率、狭窄改善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分析术前、术后(1、3、6、12个月及2年) NIHSS 和 MRS 量表评分的变化及随访期间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1例因术中脑出血,手术被迫中止,20例手术成功,手术技术成功率95.2%,血管平均狭窄率从治疗前(73.4±7.9)%降为治疗后(13.7±9.2)%,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4.8%。9例术后6个月接受 DSA 检查,血管平均狭窄率为(29.5±12.2)%,未发现再狭窄病例;术后3、6、12个月及2年 NIHSS 评分、MRS 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均 P 〈0.05);随访期间发现2例短暂性脑缺血(TIA)、1例非治疗靶血管区缺血性脑卒中(CI)。单因素比较分析发现:高龄(≥75岁)、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入组事件至血管内治疗时间〉1个月、有2个以上独立危险因素、未系统进行基础疾病治疗的患者,术后易再发脑血管事件(均 P〈0.05)。结论ICASS 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相对安全有效,中期疗效满意,需注意围手术期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


关键字: 支架成形术 颅内动脉狭窄 血管内治疗


上一篇:256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在膈下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下一篇:非小细胞肺癌合并阻塞性肺炎^125I粒子治疗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