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委会
名誉主编
戴建平  祁 吉   Chi-Shing Zee(美国)肖湘生  郭启勇  冯晓源  徐  克  鱼博浪

资深编委
刘玉清  周康荣  蒋学祥  马大庆  张雪林  张云亭  章士正  周翔平  陈克敏  龚洪翰
王德杭  梁碧玲  赵  斌    刘怀军  刘斯润  杨广夫  魏经国  董季平  王泽忠  孟兆瑞 
刘振堂  贺洪德 

主  编
宦  怡  郭佑民 

副主编
孙立军  王  玮  刘士远  杨军乐  王霄英  陶晓峰  宋  彬  白芝兰  杨  健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导读 > 2015 > 09 >

双源CT大螺距技术在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随访中的价值分析

作者: 王绍娟 [1] ; 王利伟 [2] ; 卢铃铨 [2] ; 王丽萍 [2] ; 吴前芝 [2]

摘要:目的:评价双源 CT 单能量大螺距扫描技术在 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AD)腔内隔绝术后随访中的特点与价值。方法共58例 Debakey Ⅲ型 AD 腔内隔绝术后患者完成双源 CT 血管造影检査,其中30例患者(A 组)采用单能量大螺距技术,电压120 kV,螺距3.2;28例患者(B 组)采用双能量标准技术,电压100 kV 和140 kV,螺距1.0;2组均采用 CareDose4D 自动追踪电流法。观察与分析支架状况、有无内漏、残余夹层等情况。比较2种扫描模式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差异。结果58例中术后情况良好9例(15.52%);远端残余夹层43例(74.14)%。支架周围内漏形成12例(20.69%);内漏表现为增强后支架周围点状、条状、片状高密度影。A 组与 B 组扫描长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组的图像质量全部达到优秀标准。A 组采集时间仅为标准螺距组1/4,有效辐射剂量为 B 组的56%,两者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双源 CT 单能量大螺距扫描技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显著降低了有效辐射剂量,是更具优势的扫描模式。


关键字: 主动脉夹层 血管造影术 腔内隔绝术 计算机体层成像


上一篇:三阴性乳腺癌影像学研究进展
下一篇:自动管电流调节下不同管电压及噪声指数行下肢 CTA 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