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建平 祁 吉 Chi-Shing Zee(美国)肖湘生 郭启勇 冯晓源 徐 克 鱼博浪
资深编委
刘玉清 周康荣 蒋学祥 马大庆 张雪林 张云亭 章士正 周翔平 陈克敏 龚洪翰
王德杭 梁碧玲 赵 斌 刘怀军 刘斯润 杨广夫 魏经国 董季平 王泽忠 孟兆瑞
刘振堂 贺洪德
主 编
宦 怡 郭佑民
副主编
孙立军 王 玮 刘士远 杨军乐 王霄英 陶晓峰 宋 彬 白芝兰 杨 健
能谱 CT 虚拟平扫在肺部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
作者: 贺太平 ; 于勇 ; 贾永军 ; 马春玲 ; 雷雨欣 ; 田骞 ; 田欣
摘要:目的:评价能谱 CT 虚拟平扫(VNCT)在肺部占位性病变诊断中取代常规平扫的可行性。方法30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其中肺癌23例,肺结核和肺脓肿各2例,肺隔离症、肺动静脉瘘、炎性假瘤各1例。均采用宝石能谱 CT 常规平扫及动脉期、静脉期能谱成像(GSI)扫描,采用抑碘图(MSI)得到肺部占位病灶动脉期及静脉期的虚拟平扫图像,分别测量并比较常规平扫和肺动脉期、静脉期 VNCT 3组图像中病灶同一病灶相同位置 FOV 内 CT 值、图像 SNR、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值,并进行配对 t 检验。结果常规平扫与动脉期、静脉期 VNCT 图中所测得的组织平均 CT 值分别为(38.74±5.17)HU、(39.08±5.07)HU 和(38.96±5.18)HU,常规平扫与动脉期、静脉期 VNCT 之间 CT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 SNR 分别为4.74±0.42、3.79±0.51和3.77±0.39,常规平扫与动脉期、静脉期 SNR 存在差异(P 〈0.05)。双期 VNCT 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分别为4.17±0.65和4.17±0.53,均与常规平扫评分(5.00±0.00)存在差异(P 〈0.05)。结论在肺部占位性病变中,VNCT 可提供较为准确的平扫 CT 值,图像质量也能满足临床诊断需求,有望代替常规平扫图像,从而能够优化检查程序、降低辐射剂量。
关键字: 计算机体层成像 虚拟平扫 辐射剂量
上一篇:多 b 值 DWI 对肝脏非典型感染性病变的初步探讨
下一篇:乳腺癌 MRI 表现与生物因子ER、PR、c-erbB-2、p53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