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委会
名誉主编
戴建平  祁 吉   Chi-Shing Zee(美国)肖湘生  郭启勇  冯晓源  徐  克  鱼博浪

资深编委
刘玉清  周康荣  蒋学祥  马大庆  张雪林  张云亭  章士正  周翔平  陈克敏  龚洪翰
王德杭  梁碧玲  赵  斌    刘怀军  刘斯润  杨广夫  魏经国  董季平  王泽忠  孟兆瑞 
刘振堂  贺洪德 

主  编
宦  怡  郭佑民 

副主编
孙立军  王  玮  刘士远  杨军乐  王霄英  陶晓峰  宋  彬  白芝兰  杨  健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导读 > 2015 > 05 >

DTI 及 DTT 技术评估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放射损伤的研究

作者: 樊秋菊 ; 董国斌 ; 谭辉 ; 哈若水

摘要:目的:探讨3.0T MR 扩散张量成像(DTI)及白质纤维束成像(DTT)技术对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视放射损伤的检测价值。方法收集早期 POAG 患者12例,10例健康志愿者,行3.0T MR-DTI 扫描,比较早期 POAG 患侧眼及正常组视放射纤维束平均长度、纤维束密度、MD 值、FA 值,以 P〈0.05作为具有显著性差异的标准。结果 DTT 后处理软件清晰显示三维视放射形态,POAG 组视放射 FA 值、MD 值、平均纤维束密度、平均纤维束长度、纤维束数目分别为0.45±0.03、(0.85±0.03)×10^-3 mm^2/s、7.59±0.57、(858.10±46.32)mm、195.53±14.90;正常组 FA 值、MD 值、平均纤维束密度、平均纤维束长度、纤维束数目分别为0.53±0.06、(0.83±0.03)×10^-3 mm^2/s、8.04±0.64、(880.33±14.13)mm、201.05±15.28。POAG 组与正常组比较 FA 值明显降低(P〈0.01),MD 值轻度升高(P〈0.05),纤维束密度轻度降低(P <0.05),纤维束长度、纤维束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DTI 及 DTT 技术对早期 POAG 视放射的神经损害性具有可靠的诊断价值。


关键字: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扩散张量成像 白质纤维束成像 视放射


上一篇:脑梗死后锥体束 Wallerian 变性的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
下一篇: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在星形细胞肿瘤分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