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委会
名誉主编
戴建平 祁 吉 Chi-Shing Zee(美国)肖湘生 郭启勇 冯晓源 徐 克 鱼博浪
资深编委
刘玉清 周康荣 蒋学祥 马大庆 张雪林 张云亭 章士正 周翔平 陈克敏 龚洪翰
王德杭 梁碧玲 赵 斌 刘怀军 刘斯润 杨广夫 魏经国 董季平 王泽忠 孟兆瑞
刘振堂 贺洪德
主 编
宦 怡 郭佑民
副主编
孙立军 王 玮 刘士远 杨军乐 王霄英 陶晓峰 宋 彬 白芝兰 杨 健
戴建平 祁 吉 Chi-Shing Zee(美国)肖湘生 郭启勇 冯晓源 徐 克 鱼博浪
资深编委
刘玉清 周康荣 蒋学祥 马大庆 张雪林 张云亭 章士正 周翔平 陈克敏 龚洪翰
王德杭 梁碧玲 赵 斌 刘怀军 刘斯润 杨广夫 魏经国 董季平 王泽忠 孟兆瑞
刘振堂 贺洪德
主 编
宦 怡 郭佑民
副主编
孙立军 王 玮 刘士远 杨军乐 王霄英 陶晓峰 宋 彬 白芝兰 杨 健
能谱成像技术诊断颈部甲癌转移淋巴结、鳞癌转移淋巴结及淋巴瘤
作者: 李青青 [1] ; 杨斌 [2] ; 柯腾飞 [1] ; 李德艳 [1] ; 赵卫 [1] ; 熊倩 [1] ; 杨亚英 [1]
摘要:目的:探讨双能量 CT 能谱成像技术在颈部甲癌转移淋巴结、鳞癌转移淋巴结与淋巴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30例患者共79枚颈部肿大淋巴结,均行双能量双期增强扫描后在 MMWP 后处理工作站上通过双能自配后处理软件(Mono Energetic),观察能谱曲线变化趋势并比较3种不同病理性质淋巴结能谱曲线斜率。结果79枚淋巴结中甲癌转移性淋巴结23枚,鳞癌转移性淋巴结24枚,淋巴瘤32枚。在60~180 keV 范围内,随着单能 keV 值的升高,3种恶性淋巴结动脉期及实质期的 CT 值逐渐递减,且 keV 值越高,CT 值降低的幅度越小,其能谱曲线在60~180 keV 下均呈“下降型”。3种恶性淋巴结曲线斜率不同,甲癌转移淋巴结动脉期及实质期斜率最大,分别为1.23±0.41及0.85±0.33,淋巴瘤的动脉期及实质期斜率最小,分别为0.40±0.16及0.47±0.09;鳞癌转移淋巴结的动脉期及实质期斜率分别为0.88±0.10及0.62±0.28,3种恶性淋巴结动脉期、实质期斜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脉期及实质期能谱曲线斜率对颈部甲癌转移淋巴结、鳞癌转移淋巴结与淋巴瘤的影像鉴别诊断均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字: 甲癌转移淋巴结 鳞癌转移淋巴结 淋巴瘤 能谱成像技术 能谱曲线 计算机体层成像
上一篇:心肌桥-壁冠状动脉256层CT 冠状动脉成像表现
下一篇:动态增强 MRI 对头颈部腺样囊性癌及多形性腺瘤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