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委会
名誉主编
戴建平  祁 吉   Chi-Shing Zee(美国)肖湘生  郭启勇  冯晓源  徐  克  鱼博浪

资深编委
刘玉清  周康荣  蒋学祥  马大庆  张雪林  张云亭  章士正  周翔平  陈克敏  龚洪翰
王德杭  梁碧玲  赵  斌    刘怀军  刘斯润  杨广夫  魏经国  董季平  王泽忠  孟兆瑞 
刘振堂  贺洪德 

主  编
宦  怡  郭佑民 

副主编
孙立军  王  玮  刘士远  杨军乐  王霄英  陶晓峰  宋  彬  白芝兰  杨  健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导读 > 2015 > 05 >

能谱CT容积螺旋穿梭技术在肺动静脉畸形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周悦 ; 高剑波 ; 周志刚 ; 张永高 ; 董军强

摘要: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容积螺旋穿梭技术(VHS)在肺动静脉畸形(PAVM)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PAVM患者(A组)的影像资料,采用VHS行肺血管CTA成像(CTPA),获得4个不同时相的图像,选取最佳时相。回顾性分析30例患者CTPA(B组)资料,使用常规智能触发扫描。对比2组肺动脉主干的强化程度,由2名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结果A组4个时相被选取为最佳时相比例为:15.38%(2/13)、46.15%(6/13)、30.77%(4/13)、7.7%(1/13)。A组主肺动脉最佳时相平均CT值约为(329.21土41.63)HU,B组为(281.74士49.83)HU,组间平均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9)。A组主肺动脉强化〉300HU的满意率高于B组(P=0.000)。主肺动脉水平、叶肺动脉水平及段及段以下分支水平2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DLP平均为(715.54±195.37)mGy/cm,B组DLP平均为(558.36±186.81)mGy/cm。2组比较DL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737,P=0.068)。结论能谱CTVHS在图像质量及血管的强化程度上优于常规方法,能够减少患者因个体循环能力差异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成功率高。


关键字: 容积螺旋穿梭技术 肺动静脉畸形 肺动脉造影术 计算机体层成像


上一篇:小剂量呋塞米对提高 CTU 中正常上尿路显影的价值
下一篇:急诊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后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