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委会
名誉主编
戴建平  祁 吉   Chi-Shing Zee(美国)肖湘生  郭启勇  冯晓源  徐  克  鱼博浪

资深编委
刘玉清  周康荣  蒋学祥  马大庆  张雪林  张云亭  章士正  周翔平  陈克敏  龚洪翰
王德杭  梁碧玲  赵  斌    刘怀军  刘斯润  杨广夫  魏经国  董季平  王泽忠  孟兆瑞 
刘振堂  贺洪德 

主  编
宦  怡  郭佑民 

副主编
孙立军  王  玮  刘士远  杨军乐  王霄英  陶晓峰  宋  彬  白芝兰  杨  健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导读 > 2015 > 02 >

成人PICC导管末端定位的影像学探讨

作者: 尤佳 [1] ; 徐凯 [1] ; 李伟栋 [1] ; 李菁菁 [1] ; 朱明芝 [2] ; 马红 [1] ; 荣玉涛 [1]

摘要:目的:探讨成人上腔静脉的 X线解剖学标志及其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末端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9例PICC置管患者的胸片,其中57例患者1周内行胸部CT检查,测量并记录气管隆突至心影右上缘或心房腔静脉连接处(CAJ)、右支气管角以及PICC导管末端的垂直距离,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57例患者胸片和 CT中所测的数据分为胸片组和CT组并对2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胸片组患者的气管隆突至CAJ、右支气管角和PICC导管末端的距离和CT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胸片组的以上3组测量值和 CT组存在正相关关系(r=0.744,0.332,0.778,P 值均〈0.05)。胸片组判断PICC导管末端位置情况与CT组判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2组的吻合系数k=0.542,吻合度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219例患者胸片中气管隆突至心影右上缘的平均垂直距离为(3.21±0.84)cm;气管隆突至右支气管角的平均垂直距离为(1.38±0.28)cm,以上测量值男性均高于女性(P 值〈0.05)。结论采用气管隆突、右支气管角及心影右上缘作为成人上腔静脉和PICC导管末端 X线定位的影像学标志科学且准确。气管隆突至右支气管角、心影右上缘的平均距离可作为临床判断PICC导管末端位置的参考依据。


关键字:


上一篇:迷走右锁骨下动脉 CT 表现及临床意义
下一篇:颅内外哑铃型舌下神经鞘瘤的CT及MR I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