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委会
名誉主编
戴建平  祁 吉   Chi-Shing Zee(美国)肖湘生  郭启勇  冯晓源  徐  克  鱼博浪

资深编委
刘玉清  周康荣  蒋学祥  马大庆  张雪林  张云亭  章士正  周翔平  陈克敏  龚洪翰
王德杭  梁碧玲  赵  斌    刘怀军  刘斯润  杨广夫  魏经国  董季平  王泽忠  孟兆瑞 
刘振堂  贺洪德 

主  编
宦  怡  郭佑民 

副主编
孙立军  王  玮  刘士远  杨军乐  王霄英  陶晓峰  宋  彬  白芝兰  杨  健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导读 > 2015 > 02 >

DWI 双指数模型参数与前列腺癌 Gleason 评分及临床侵袭性相关性研究

作者: 王晴 ; 张玉东 ; 武晨江 ; 刘希胜 ; 王小宁 ; 施海彬 ; 孙涛 ; 荣凡令

摘要:目的:研究多 b值DWI双指数模型参数预测前列腺癌恶性程度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经穿刺或手术证实为前列腺癌患者的多 b 值 DWI(b 值0-800 s/ mm^2)图像,逐层勾画全肿瘤感兴趣区,利用体素不相干运动(IVIM)计算肿瘤扩散系数 Dt、灌注系数 Dp 及灌注分数 f。根据 Gleason 评分(GS)及 D’Amico 分级分组,采用 ANOVA 方差分析及 Spearman 相关分析,低侵袭及中-高侵袭组间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分析。结果癌灶 Dt 在 GS 及 D’Amico 组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呈负相关。Dp及 f 组间无统计学意义。对 Dt 进行 ROC 分析,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2.2%,100%;85.1%,90.0%;AUC=0.928,0.838;界值分别为1.073×10^-3 mm^2/s,1.117×10^-3 mm^2/s。结论Dt 可预测前列腺癌恶性程度。Dp 及 f 与前列腺癌恶性度无相关性。


关键字:


上一篇:前列腺疾病吸入5%二氧化碳混合气体BOLD-MRI与微血管特征的对照研究
下一篇:肠系膜血管 CTA在小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