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建平 祁 吉 Chi-Shing Zee(美国)肖湘生 郭启勇 冯晓源 徐 克 鱼博浪
资深编委
刘玉清 周康荣 蒋学祥 马大庆 张雪林 张云亭 章士正 周翔平 陈克敏 龚洪翰
王德杭 梁碧玲 赵 斌 刘怀军 刘斯润 杨广夫 魏经国 董季平 王泽忠 孟兆瑞
刘振堂 贺洪德
主 编
宦 怡 郭佑民
副主编
孙立军 王 玮 刘士远 杨军乐 王霄英 陶晓峰 宋 彬 白芝兰 杨 健
双源双能量CT肺灌注缺损指数和肺栓塞指数评价肺栓塞的一致性分析
作者: 刘晓斌 ; 龙淼淼 ; 葛夕洪 ; 崔洪艳 ; 庞丽华 ; 沈文
摘要:目的:评价肺栓塞双源双能量CT肺灌注成像(PBV)肺灌注缺损指数和肺动脉 CT血管成像(CTA)肺栓塞指数的一致性。方法对疑诊肺栓塞并排除其他基础性肺部病变的患者40例进行双能量 CT肺动脉成像扫描,数据经工作站处理后得到肺动脉血管成像和肺灌注图像,经医学影像质量控制中心判定合格后,由2位医师分别独立评价 CTA 图像显示肺栓塞及 PBV 图像显示肺灌注缺损的有无、部位及程度,对CTA成像肺栓塞指数和PBV成像肺灌注缺损指数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医师测量的肺栓塞指数和肺灌注缺损指数进行Person相关分析和Bland-Altman 一致性分析。结果肺灌注缺损指数和肺栓塞指数呈中度相关(医师1:r=0.5605,P=0.0002;医师2:r=0.5851,P=0.0001)。不同医师测量的肺灌注缺损指数(r=0.9689,P=0.0000)和肺栓塞指数(r=0.9733,P=0.0000)呈高度相关。相同医师测量的肺灌注缺损指数和肺栓塞指数之间差异大(医师1为8.025,可信区间6.247-9.803;医师2为7.475,可信区间5.670-9.280),不同医师测量的肺灌注缺损指数之间以及肺栓塞指数之间的差异小(肺灌注缺损指数为0.400,可信区间-0.106-0.906;肺栓塞指数为-0.150,可信区间-0.594-0.294)。相同医师测量的肺灌注缺损指数和肺栓塞指数之间的组内相关系数(ICC)低(医师1:0.0617±0.1575;医师2:0.1531±0.1544),而不同医师测量的肺灌注缺损指数之间(0.9646±0.0109)以及栓塞指数指数之间的 ICC相对较高(0.9727±0.0084)。结论肺灌注成像和肺动脉血管成像为双源双能CT 1次扫描后获得的2组不同数据,从不同的角度反映肺栓塞时双肺的受累范围,两者是2种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不能相互取代。
关键字: 肺栓塞 肺灌注 计算机体层成像
上一篇:DSCTA检查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诊断及EVE术后随访中的价值探讨
下一篇:纵隔型肺癌临床及 CT 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