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委会
名誉主编
戴建平  祁 吉   Chi-Shing Zee(美国)肖湘生  郭启勇  冯晓源  徐  克  鱼博浪

资深编委
刘玉清  周康荣  蒋学祥  马大庆  张雪林  张云亭  章士正  周翔平  陈克敏  龚洪翰
王德杭  梁碧玲  赵  斌    刘怀军  刘斯润  杨广夫  魏经国  董季平  王泽忠  孟兆瑞 
刘振堂  贺洪德 

主  编
宦  怡  郭佑民 

副主编
孙立军  王  玮  刘士远  杨军乐  王霄英  陶晓峰  宋  彬  白芝兰  杨  健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导读 > 2014 > 07 >

不同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兔肝硬化模型效果比较

作者: 李晨 ; 宫卫东 ; 李晓冰 ; 吴智群

摘要: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s,BMSCs)通过不同移植途径对治疗兔肝硬化模型疗效的差别。方法用四氯化碳液体橄榄油混合液皮下注射和乙醇喂养的方法建立肝硬化兔模型,将肝硬化模型随机分为肝硬化模型组(n=10)、肝动脉移植组(n=10)、耳静脉移植组(n=10)。取健康新西兰大耳兔骨髓,利用全骨髓贴壁的方法原代培养骨髓 BMSCs,然后通过3种途径分别进行移植并检测血清白蛋白、转氨酶;通过 H E染色观察肝硬化程度以及利用Western-Blotting 法检测血清白蛋白在肝脏中的表达。结果分别通过静脉组与动脉组移植 BMSCs 到兔肝硬化模型中,4周后发现移植组模型兔的肝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血清白蛋白较肝硬化未移植组显著升高(P〈0.05),转氨酶较肝硬化未移植组显著降低(P〈0.05)。2种途径移植BMSCs对兔肝硬化的治疗效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BMSCs 移植通过耳静脉和肝动脉治疗肝硬化兔4周后,肝功能都有明显的改善。但经肝动脉移植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经静脉移植治疗效果。


关键字: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兔 肝硬化模型


上一篇:多巴胺环路与海洛因依赖的功能磁共振研究
下一篇:低剂量冠状动脉迭代重建维持图像质量及诊断准确性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