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委会
名誉主编
戴建平 祁 吉 Chi-Shing Zee(美国)肖湘生 郭启勇 冯晓源 徐 克 鱼博浪
资深编委
刘玉清 周康荣 蒋学祥 马大庆 张雪林 张云亭 章士正 周翔平 陈克敏 龚洪翰
王德杭 梁碧玲 赵 斌 刘怀军 刘斯润 杨广夫 魏经国 董季平 王泽忠 孟兆瑞
刘振堂 贺洪德
主 编
宦 怡 郭佑民
副主编
孙立军 王 玮 刘士远 杨军乐 王霄英 陶晓峰 宋 彬 白芝兰 杨 健
戴建平 祁 吉 Chi-Shing Zee(美国)肖湘生 郭启勇 冯晓源 徐 克 鱼博浪
资深编委
刘玉清 周康荣 蒋学祥 马大庆 张雪林 张云亭 章士正 周翔平 陈克敏 龚洪翰
王德杭 梁碧玲 赵 斌 刘怀军 刘斯润 杨广夫 魏经国 董季平 王泽忠 孟兆瑞
刘振堂 贺洪德
主 编
宦 怡 郭佑民
副主编
孙立军 王 玮 刘士远 杨军乐 王霄英 陶晓峰 宋 彬 白芝兰 杨 健
三维 DSA 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 康晓东 [1] ; 孙鹏飞 [1] ; 吕维平 [2] ; 汪五全 [2]
摘要: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151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1例头痛患者和1例脑梗死患者分别进行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2D-DSA)和3D-DSA 检查。结果2D-DSA 检出动脉瘤112例(125枚),检出率73.2%(112/153);3D-DSA 检出动脉瘤136例(152枚),检出率88.9%(136/153)(χ2=12.254,P 〈0.05)。3D-DSA 对动脉瘤体与载瘤血管关系和瘤颈大小的显示率为100%(152/152),而2D-DSA 为61.6%(77/125),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63.993,P〈0.05)。结论3D-DSA 能够提高颅内动脉瘤诊断的准确率,有助于动脉瘤治疗方案的选择。
关键字: 三维或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