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委会
名誉主编
戴建平  祁 吉   Chi-Shing Zee(美国)肖湘生  郭启勇  冯晓源  徐  克  鱼博浪

资深编委
刘玉清  周康荣  蒋学祥  马大庆  张雪林  张云亭  章士正  周翔平  陈克敏  龚洪翰
王德杭  梁碧玲  赵  斌    刘怀军  刘斯润  杨广夫  魏经国  董季平  王泽忠  孟兆瑞 
刘振堂  贺洪德 

主  编
宦  怡  郭佑民 

副主编
孙立军  王  玮  刘士远  杨军乐  王霄英  陶晓峰  宋  彬  白芝兰  杨  健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导读 > 2014 > 01 >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面神经管乳突段前位MSCT研究

作者: 杨想春 ; 闫锐 ; 董季平 ; 杨军乐 ; 宁文德 ; 邬小平 ; 马鸣岳 ; 刘红生

摘要: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观察、测量并分析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患者面神经管乳突段是否前位。方法对正常组182例(335耳,均为6岁以上)及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组35例(49患耳,6岁以上41耳,6岁以下8耳)行轴位HRCT扫描,在多平面重组(MPR)冠状面上行面神经管曲面重组(CPR),测量双侧面神经管乳突段中点前缘至膝状神经窝前缘连线的垂直距离,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1)正常组面神经管乳突段走行:向正下方走行占59.70%(200/335),向前下走行占22.09%(74/335),向后下走行占18.21%(61/335)。(2)面神经管乳突段中点前缘距膝状神经窝前缘连线的垂直距离:①6岁以上畸形组41耳为(7.80土2.56)mm,正常组335耳为(10.02±2.07)mm,二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O.05);②6岁以上29例单耳畸形者距离:正常侧为(9.86±2.95)mm,畸形侧为(7.68±2.60)mm,二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O.05);③单耳畸形及双耳畸形的测量距离:29例单耳畸形为(7.68±2.60)mm,10例(20耳)双耳畸形为(8.34±2.71)mm,二者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O.05);④6岁以上畸形耳及6岁以下畸形耳的测量距离:6岁以上41耳为(7.80±2.56)mm,6岁以下8耳为(5.60±2.24)mm,二者有显著差异(P〈O.05)。结论正常面神经管乳突段可向前下、正下或后下走行;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患侧面神经管乳突段常有前位;术前观察面神经管乳突段的位置,有助于避免术中损伤面神经。


关键字: 面神经管 颞骨 先天畸形 计算机体层成像


上一篇:离体头颅标本眼眶MSCT低剂量技术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颅底颌面部黏液型软骨肉瘤CT和MRI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