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委会
名誉主编
戴建平  祁 吉   Chi-Shing Zee(美国)肖湘生  郭启勇  冯晓源  徐  克  鱼博浪

资深编委
刘玉清  周康荣  蒋学祥  马大庆  张雪林  张云亭  章士正  周翔平  陈克敏  龚洪翰
王德杭  梁碧玲  赵  斌    刘怀军  刘斯润  杨广夫  魏经国  董季平  王泽忠  孟兆瑞 
刘振堂  贺洪德 

主  编
宦  怡  郭佑民 

副主编
孙立军  王  玮  刘士远  杨军乐  王霄英  陶晓峰  宋  彬  白芝兰  杨  健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导读 > 2014 > 01 >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Scheuermann病及休门样改变的关系

作者: 王飞飞 ; 刘吉华 ; 郝大鹏 ; 陈海松 ; 李滢 ; 邵晓栋

摘要:目的探讨腰椎Scheuermann病及休门样改变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复习237例青少年腰腿痛患者(年龄≤25岁)的腰椎MRI,将其I。l~S1共l185个椎间盘节段分为腰椎Scheuermann病组、休门样改变组及无任何休门样改变组,比较3组的椎间盘突出率及突出程度,并分析不同休门样改变节段的椎间盘突出率。结果(1)Scheuermann病节段、休门样改变节段椎间盘突出率分别为44.90%(22/49)、40.54%(45/111).高于无任何休门样改变节段(12.78%,131/1025),P均〈O.05。(2)存在许莫结节、终板不规则、椎体前缘软骨结节、椎体后缘软骨结节、椎体前后径延长节段的椎间盘突出率分别为:21.36%(22/103)、34.19%(53/155,)、44.44%(4/9)、96.88%(31/32)、42.86%(6/14),均高于无休门样改变节段(12.78%,131/1025),P均〈0.05。椎体楔形变节段的椎间盘突出率为14.29%(2/14),与无休门样改变节段比较P=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伴Scheuermann病或休门样改变的节段椎间盘突出程度重于无Scheuermann病或休门样改变节段(U=9.293,P=0.000)。结论腰椎Scheuermann病及多种休门样改变可能是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病因。


关键字: 青少年 腰椎 Scheuermann病 椎间盘移位 磁共振成像


上一篇:胫、股骨髁应力性骨折的影像学表现分析
下一篇:64排容积CT尿路造影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