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委会
名誉主编
戴建平  祁 吉   Chi-Shing Zee(美国)肖湘生  郭启勇  冯晓源  徐  克  鱼博浪

资深编委
刘玉清  周康荣  蒋学祥  马大庆  张雪林  张云亭  章士正  周翔平  陈克敏  龚洪翰
王德杭  梁碧玲  赵  斌    刘怀军  刘斯润  杨广夫  魏经国  董季平  王泽忠  孟兆瑞 
刘振堂  贺洪德 

主  编
宦  怡  郭佑民 

副主编
孙立军  王  玮  刘士远  杨军乐  王霄英  陶晓峰  宋  彬  白芝兰  杨  健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导读 > 2014 > 02 >

CT初探背部弹力纤维瘤检出率

作者: 石建成 ; 朱石柱 ; 吴俊峰 ; 邢海龙 ; 王东

摘要:目的 研究背部弹力纤维瘤(elastofibroma dorsi,EFD)发病率,增强对EFD的认识.方法 对本院检查的所有非背部症状就诊胸部CT共1 873例检查结果记为一般人群进行回顾性阅片,按EFD典型发病部位及影像学特点(①发病部位位于背部肩胛骨内侧肩胛下角、前锯肌与胸壁间;②CT表现为扁平椭圆状与肌肉近等密度软组织肿块,部分其内可见索条状脂肪密度间隔,增强扫描同肌肉密度,轻度强化无明显异常强化改变.)查找EFD并分析其发病情况.结果 1 873例被检者中,男1 184例,女689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95岁,平均61.3岁.共检出65例患者有EFD,其中男15例,女50例,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x2=46.650,P=0.000<0.05).年龄最小42岁,最大92岁,平均73.8岁.双侧均有EFD占72%(47/65),显著高于单侧发病28%(18/65)(x2 =25.877,P=0.000<0.05),单独左侧占12.3%(8/65),右侧占15.4%(10/65),左右侧无显著性差异(x2=0.258,P=0.612>0.05).发病率年龄分布:<40岁为0%(0/189)、40~49岁为1.27%(3/236)、50~59岁为1.02%(4/389)、60~69岁为2.62%(10/382)、70~79岁5.80%(26/448)、≥80岁为9.61%(22/229).从年龄分布看EFD呈随年龄增长发病率明显增加趋势.结论 EFD并不少见,很多均为亚临床患者,其好发于60岁以上老年女性,双侧多见,随年龄增长EFD检出率明显增加.熟悉其发病部位及影像学表现可有效减少漏诊.


关键字: 弹力纤维瘤 计算机体层成像 发病率


上一篇:MR扩散张量成像在痉挛型脑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下一篇:臂丛神经相关疾病的3.0T MRI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