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委会
名誉主编
戴建平  祁 吉   Chi-Shing Zee(美国)肖湘生  郭启勇  冯晓源  徐  克  鱼博浪

资深编委
刘玉清  周康荣  蒋学祥  马大庆  张雪林  张云亭  章士正  周翔平  陈克敏  龚洪翰
王德杭  梁碧玲  赵  斌    刘怀军  刘斯润  杨广夫  魏经国  董季平  王泽忠  孟兆瑞 
刘振堂  贺洪德 

主  编
宦  怡  郭佑民 

副主编
孙立军  王  玮  刘士远  杨军乐  王霄英  陶晓峰  宋  彬  白芝兰  杨  健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导读 > 2014 > 02 >

MR扩散张量成像在痉挛型脑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 蒋昊翔 [1,2] ; 宋旸 [3] ; 齐乃新 [1] ; 白芝兰 [1] ; 张增俊 [2] ; 李敏 [1] ; 张晓娜 [1]

摘要:目的 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及纤维束示踪成像(fiber tractography,FT)在痉挛型脑瘫(cerebral palsy,CP)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1例痉挛型CP合并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periventricular leucomalacia,PVL)患儿与26例同龄正常儿童行颅脑常规MRI及DTI检查,测量脑桥及内囊后肢水平面皮质脊髓束、内囊前肢、丘脑后辐射、胼胝体膝部和胼胝体压部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及平均扩散(mean diffusivity,MD)值,并对白质纤维束进行FT三维重建.以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Spearman相关分析DTI与CP粗大运动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患儿白质纤维束FA值显著降低(P<0.01);丘脑后辐射、胼胝体压部及胼胝体膝部MD值显著增高(P<0.01,P<0.01,P<0.05);FT显示病变区白质纤维束明显稀疏.此外,病例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GMFCS)与FA值呈负相关(P<0.05),而与MD值呈正相关(P<0.05).GMFCS与内囊后肢水平面皮质脊髓束FA值相关程度最高(r=-0.80,P<0.01).结论 DTI可被用于评估脑白质纤维束损伤情况,皮质脊髓束FA值可作为痉挛型CP患儿早期监测及病情评估的敏感指标.


关键字: 脑瘫 扩散张量成像 白质纤维束


上一篇:改良胃左导管在复杂支气管动脉大咯血中的临床应用
下一篇:CT初探背部弹力纤维瘤检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