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委会
名誉主编
戴建平  祁 吉   Chi-Shing Zee(美国)肖湘生  郭启勇  冯晓源  徐  克  鱼博浪

资深编委
刘玉清  周康荣  蒋学祥  马大庆  张雪林  张云亭  章士正  周翔平  陈克敏  龚洪翰
王德杭  梁碧玲  赵  斌    刘怀军  刘斯润  杨广夫  魏经国  董季平  王泽忠  孟兆瑞 
刘振堂  贺洪德 

主  编
宦  怡  郭佑民 

副主编
孙立军  王  玮  刘士远  杨军乐  王霄英  陶晓峰  宋  彬  白芝兰  杨  健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导读 > 2014 > 12 >

血管内皮祖细胞移植治疗大鼠缺血性脑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 徐丽艳 ; 侯唯姝 ; 余永强

摘要:目的:利用 MRI 活体示踪法联合神经功能评分(NSS)、病理学分析共同探讨大鼠胃髓源性内皮祖细胞(EPCs)在大鼠脑缺血损伤区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及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鉴定大鼠骨髓源性 EPCs 并行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USPIO)磁性标记。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tMCAO)模型30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经尾静脉移植 USPIO 标记 EPCs(实验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于大鼠造模成功后第0、2、4、6、8 d 行 NSS 和 MRI 动态扫描,8 d 后行普鲁士蓝染色、微血管密度(MVD)测定。结果MR T2 WI 序列扫描于脑梗死区观察到低信号,普鲁士蓝染色结果与体外细胞染色结果相符。NSS 和 MVD 测定显示实验组大鼠脑缺血损伤区神经功能和血管密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I 动态示踪、NSS 及病理学等多种方法证实了 EPCs 能够“归巢”至脑缺血性损伤区发挥作用,这一发现可能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干细胞移植治疗提供较好的多能成体干细胞来源。


关键字:


上一篇:正常大鼠部分脑组织切除术后术区周边脑组织 MRI 增强特点及其病理学研究
下一篇:不同监测点在64层螺旋 CT肺动脉智能触发成像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