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委会
名誉主编
戴建平  祁 吉   Chi-Shing Zee(美国)肖湘生  郭启勇  冯晓源  徐  克  鱼博浪

资深编委
刘玉清  周康荣  蒋学祥  马大庆  张雪林  张云亭  章士正  周翔平  陈克敏  龚洪翰
王德杭  梁碧玲  赵  斌    刘怀军  刘斯润  杨广夫  魏经国  董季平  王泽忠  孟兆瑞 
刘振堂  贺洪德 

主  编
宦  怡  郭佑民 

副主编
孙立军  王  玮  刘士远  杨军乐  王霄英  陶晓峰  宋  彬  白芝兰  杨  健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导读 > 2014 > 04 >

宽管征在MR I诊断腰椎双侧椎弓峡部不连中的意义

作者: 张联合 ; 杨岗 ; 张士良

摘要:目的:探讨第5腰椎水平椎管前后径增宽(宽管征)在 MRI诊断椎弓峡部不连中的意义。方法随机收集经 X线平片和/或CT证实的 L5双侧椎弓峡部不连100例,同时收集年龄、性别匹配的无椎弓峡部不连组100例作为对照组,在 T1 WI 正中矢状位 MRI图像上测量 L1、L5椎体的正中水平椎管矢状径,并计算 L5椎体平面的椎管正中矢状径与 L1椎体平面正中矢状径的比率,比较不连组和对照组的 L5/L1椎体平面椎管矢状径率,并进行 ROC曲线分析。结果椎弓峡部不连组 L5椎体平面的平均正中矢状径为(22.3±1.34)mm,平均正中椎管矢状径比率平均为1.32;而对照组平均正中椎管矢状径为(18.8±1.57)mm,平均正中椎管矢状径比率平均为1.12;经统计学检验,两者有显著差异(P 值为0.000);ROC曲线下面积为0.964,当截断点选择为1.25时,灵敏度为88%,特异度为90%,两者之和值最大(1.78)。结论正中椎管矢状比率超过1.25定义为宽管征阳性,是诊断 L5双侧椎弓峡部不连的特异性征象,且直观、容易掌握,能有效地减少断椎弓峡部不连的漏误诊。


关键字: 椎弓峡部不连 磁共振成像 椎管


上一篇: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MR I评价
下一篇:双源CT单能谱成像技术在腰椎峡部裂术后去除金属内固定伪影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