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委会
名誉主编
戴建平  祁 吉   Chi-Shing Zee(美国)肖湘生  郭启勇  冯晓源  徐  克  鱼博浪

资深编委
刘玉清  周康荣  蒋学祥  马大庆  张雪林  张云亭  章士正  周翔平  陈克敏  龚洪翰
王德杭  梁碧玲  赵  斌    刘怀军  刘斯润  杨广夫  魏经国  董季平  王泽忠  孟兆瑞 
刘振堂  贺洪德 

主  编
宦  怡  郭佑民 

副主编
孙立军  王  玮  刘士远  杨军乐  王霄英  陶晓峰  宋  彬  白芝兰  杨  健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导读 > 2014 > 04 >

64层螺旋CT门静脉系统成像技术的优化探讨

作者: 朱银娣 [1] ; 陈铟铟 [2] ; 郭亮 [2]

摘要:目的:使用2种不同的注射方式对肝硬化伴门脉高压患者进行门脉系统血管成像,探讨门静脉系统血管成像技术的优化。方法对40例患者随机采用单相注射方式(A组)及双相注射方式(B组)进行门脉系统血管成像,比较并分析2种注射方式的成像质量及技术优势。结果(1)2组注射方式门静脉成像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B 组对比剂用量(90 mL)少于 A 组(100 mL)。(2)B组患者的门静脉主干、肝实质及门静脉与肝脏的密度(P-L)差峰值的 CT 值均稍低于 A 组患者,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45 s之后B组的P-L差大于A组;B组患者的门静脉主干、肝实质及P-L差的达峰值时间均长于A组患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P-L差曲线图显示:B组P-L差的阈值间期长于 A组。结论双相注射方式对于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门静脉系统成像质量可靠,且对比剂使用总剂量较少,可作为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门脉血管成像的一种优化的技术选择。


关键字: 门静脉高压 计算机体层成像 血管成像


上一篇:320排CT一站式扫描在评价大脑内静脉及其属支中的应用
下一篇:输卵管栓堵术在输卵管积水预处理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