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委会
名誉主编
戴建平  祁 吉   Chi-Shing Zee(美国)肖湘生  郭启勇  冯晓源  徐  克  鱼博浪

资深编委
刘玉清  周康荣  蒋学祥  马大庆  张雪林  张云亭  章士正  周翔平  陈克敏  龚洪翰
王德杭  梁碧玲  赵  斌    刘怀军  刘斯润  杨广夫  魏经国  董季平  王泽忠  孟兆瑞 
刘振堂  贺洪德 

主  编
宦  怡  郭佑民 

副主编
孙立军  王  玮  刘士远  杨军乐  王霄英  陶晓峰  宋  彬  白芝兰  杨  健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导读 > 2014 > 05 >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MR表现分析

作者: 陈敏 [1] ; 董渭盈 [2] ; 古凌静 [1] ; 杜中立 [1] ; 刘玉涛 [1] ; 王艳萍 [1] ; 毛俊 [1]

摘要:目的: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GM)的 MR 表现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病理证实为 GM 患者的临床资料和 MRI 表现。结果11例 GM 中 T2 WI 呈区域性及弥漫性高信号9例(81.82%),以网状不均质改变为特征。增强扫描呈肿块样强化2例(18.18%),呈非肿块样强化9例(81.82%),非肿块样强化包括:弥漫性强化2例(18.18%),区域性强化4例(36.36%),多发区域性强化2例(18.18%),局灶性强化1例(9.09%)。增强早期不均匀强化为特征,其中6例(54.55%)可见多发簇环状强化,增强晚期信号增高并趋于均匀。时间-信号强度曲线Ⅰ型7例(63.64%),Ⅱ型3例(27.27%),Ⅲ型1例(9.09%)。病变区域 ADC值(1.82±0.17)×10-3 mm2/s,与对侧正常腺体 ADC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66,P 〉0.05)。MRI 显示伴随表现包括乳房增大,皮肤增厚,病灶周围水肿,淋巴结增大。BI-RADS 分级包括3类1例(9.09%)、4a 类5例(45.45%)、4b 类2例(18.18%)、4c 类2例(18.18%)及5类1例(9.09%),术前诊断误诊率为54.55%。结论 GM 的 MRI 表现形式多样,但有一定的特征。因其误诊率高,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关键字: 肉芽肿性乳腺炎 磁共振成像


上一篇:前瞻和适应性前瞻门控序列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下一篇:用ADC差值法鉴别乳腺病灶的良恶性